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突破和发展,餐饮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个时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厨师这个职业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厨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厨师人才,1986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厨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标志着我国厨师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看似简单的证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挑战。
80年代的厨师证考试难度极大,当时的厨师证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烹饪基础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营养学知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而实际操作考试则要求考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菜品制作,考察考生的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说,这两方面的考核都是非常严格的,对于考生的要求极高。
80年代的厨师证考试竞争激烈,由于当时餐饮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量的厨师人才需求使得厨师证成为了求职者手中的重要筹码,许多有志于从事厨师行业的人纷纷报名参加考试,竞争可谓是异常激烈,据统计,当时每年报考厨师证的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之多,而通过率却只有不到10%,这就意味着,每10个报考者中只有1个人能够成功拿到厨师证,其余9个人都将面临重新报考的命运。
80年代的厨师证考试费用高昂,当时的厨师证考试不仅要缴纳一定的报名费,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这些费用对于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来说,高昂的考试费用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得不放弃报考厨师证的机会,转而选择其他更为实际的工作。
80年代的厨师证考试缺乏标准化和规范性,当时的厨师证考试主要依靠各地旅游局进行管理,各个地区的考试标准和内容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厨师证的含金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的厨师证甚至被认为是“鸡肋”,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厨师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80年代的厨师证考试虽然在当时为推动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其难度大、竞争激烈、费用高昂以及缺乏标准化和规范性等问题也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随着我国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厨师证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厨师证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厨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而考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