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刺激经络穴位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独特的中医适宜技术。使用时,将注射针插入穴位,采用提插的方法使其得气,再将药液在吸出无回血后慢慢注入穴位,从而起到穴位、针药结合的加持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穴位注射后可以自由活动,与留针法相比,缩短了治疗时间。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滞留时间较长,延长了药物治疗和穴位刺激的时间。适应范围广,弥补了内科用药的不足,尤其对体弱多病、老人不能服药的人更适合。 穴位注射取穴处方 根据针灸治疗的方剂原理辨证选穴。选取阳性反应点,通过触诊经络穴位进行治疗。注射应在阳性反应点进行,如压痛。选穴要少而精,以1- 2个穴位为宜,不要超过4个穴位。一般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指示 穴位注射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多数针灸的适应症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 (1)运动系统疾病:BI综合征(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口眼歪斜、乏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痫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症)、腹泻、痢疾等。 (4)呼吸道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疾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6)耳鼻喉疾病:咽喉痛、红眼、中耳炎、鼻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