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1、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脉象的识别和分析。
3、中医治疗原则:包括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平衡等原则。
4、中药学基础: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分类、配伍应用等内容。
5、针灸学基础:包括针刺手法、穴位定位、主治病证等内容。
1、按摩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揉、按、摩、挤、拍等手法的运用和特点。
2、按摩的操作方法:包括手部操作、背部操作、足部操作等部位的按摩方法。
3、按摩的常用工具:包括按摩棒、按摩器、刮痧板等辅助工具的使用。
4、按摩的注意事项:包括按摩的时间、力度、频率等要求,以及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颈椎病:包括颈椎劳损、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2、腰椎病: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3、肩周炎: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4、膝关节病:包括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5、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头痛、失眠、抑郁症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6、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7、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痛、便秘、腹泻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8、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肾虚、尿频、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1、中医按摩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医德医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
2、中医按摩师的服务规范: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流程等方面。
3、中医按摩师的法律法规:包括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管理等方面。
4、中医按摩师的行业自律:包括行业规范、行业标准、行业评价等方面。
1、按摩操作技巧:包括手法运用、操作顺序、操作力度等方面的考核。
2、按摩治疗效果:包括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功能障碍改善等方面的考核。
3、患者满意度:包括患者的舒适度、信任度、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